• menu icon
cens logo

匯整各種市場資料及專業分析,讓買主及讀者更快掌握台灣各主要出口產業中的最新亮點,包括創新研究成果、品牌策略、市場趨勢及未來展望等,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歐峰會7日舉行 去風險化與電動車補貼為焦點

2023/12/05

中歐峰會7日將在北京舉行。歐盟表態要對中國在貿易上去風險化,以及對中國電動車補貼展開調查,在在令對話成效蒙上陰影。 據美國之音、自由亞洲電台等媒體報導,此次舉行的中歐峰會,是4年來雙方領導人首次面對面會談。盤點會晤議題,愈發緊張的經貿議題、地緣政治問題與人權議題預計將成為會談內容。 第24次中歐峰會將於7日在北京舉行,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及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中國官方在4日公布相關訊息時稱,中方高度重視此次峰會,並稱「中歐是夥伴,不是對手」,要透過戰略溝通增進理解互信。 在峰會前夕,中國對歐盟試圖釋放善意。11月,中國宣布對德國、法國等歐洲5國實施單方面免簽;中方也對立陶宛解除大部分經濟抵制措施。 據路透社,歐盟在中國達成舉行峰會共識前的數個月...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俗稱碳關稅)將於2026年上路,環境部長薛富盛昨(15)日首度表態,基於公平貿易原則,支持未來也應有「台版CBAM」。聯合報系資料照

環境部長:支持台版碳關稅 目前將優先建立碳定價模式

2023/12/04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俗稱碳關稅)將於2026年上路,環境部長薛富盛昨(15)日首度表態,基於公平貿易原則,支持未來也應有「台版CBAM」,可以好好去思考。 環境部表示,《氣候變遷因應法》已具法源,未來若要推動無須修母法,但目前政策上是以建立國內碳定價機制為優先,台版CBAM啟動時機仍待討論。 薛富盛昨日赴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備詢,民進黨立委陳瑩關注歐盟CBAM對台灣影響,她指出,台灣產品輸到歐盟,必須被課以碳關稅,那未來其他國家產品輸入台灣,台灣是否也應該有同樣機制?薛富盛回應,可以去思考,對於台版CBAM他也首度表態,「基於公平貿易原則,我是支持。」 環境部官員表示,現行氣候法規定,為避免碳洩漏,事業進口特定產品應申報碳排,並取得碳權或繳納代金,若出口國已實施碳定價,可申請減免。此條文類似歐盟CBAM機制,授權主管機關收費,但實際上路時機並未明定,而是要參酌國際...


COP28於30日在杜拜登場,將是對巴黎氣候協定的首次盤點。(美聯社)

氣候峰會登場 盤點巴黎協定將聚焦五議題

2023/11/30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11月30日在杜拜登場,本屆氣候峰會將是對巴黎氣候協定的首次盤點,能源轉型、損失與損害基金、氣候資金缺口、甲烷和糧食系統以及地方參與度,將是最值得關注的面向。 儘管會前不斷傳出負面消息,但種種跡象顯示,有必要採取緊急集體行動來維持地球宜居性。在這場與高溫的競賽中,人類有輸不起的壓力。 最新資料顯示,11月30日與12月1日這兩天將有包括英國國王查理三世等140多位領袖發表演說,為近兩周會談拉開序幕。美國總統拜登不會出席,但副總統賀錦麗據悉將偕國務卿布林肯和氣候特使凱瑞與會。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原本將成為首位在聯合國氣候峰會發表演講的教宗,但由於他最近出現類流感症狀,已應醫囑取消COP28行程。 針對化石燃料轉型再生能源一事,與會領導人的遣辭用句將成為各方焦點。根據「巴黎協定」,若要限制長期升溫幅度在攝氏1.5度以內,能源...


經濟部長王美花參訪「2023日本臺灣形象展」中表示,全球都面臨氣候變遷、人口老化、少子化等等危機,因此低碳化、數位轉型,已經成為大家共同的課題,台灣需要的用科技的力量,來開創綠色、智慧的永續未來。黃淑惠攝影

台日產業合作緊密 經長王美花:日本廠商明年有意投資台灣百億元

2023/11/29

「2023日本臺灣形象展」經濟部長王美花今(9)日在會場中指出,台日產業會愈來愈緊密,這次來日本已拜訪一些有意願投資台灣的廠商,包括荏原製作所、富士軟片等還有其他半導體廠商,他們都有意願加碼投資台灣,預計投資金額新台幣100億元,明年第1季會開始啟動。台灣也會積極發展氫能產業,中油已經跟三菱重工合作,明年會有第一個加氫站示範運行。 日本的氫能發展,跟日本建立一個交流合作伙伴關係,日本從氫研發、運送、運用都非常完整,運用在汽車、工業及發電上都有進行研究,日本氫的發展都是走在前方,中油跟日本三菱重工就輕能建設也有合作案,未來氫的基礎建設也會有深化的合作,氫能發展台灣未來要加大力道,台灣的技術跟成本都要在進步,日本是很適合台灣學習的國家。 台日的產學合作長期有很好友好關係,台灣有完整供應鏈,未來半導體最先進製程還是會留在台灣,日本最近推出新法案也是吸引半導體來發展,廠商也需要到各國...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灣碳費先行 財部:未來若課碳稅將檢討貨物稅

2023/11/23

財政部今天指出,國際趨勢漸從「減碳給租稅優惠」走向「污染者付費」,除既有的貨物稅具環境稅性質,台灣也已定調碳費先行;至於未來是否以課徵碳稅銜接,目前無時程表,須視碳費施行情況而定,未來若要課碳稅,會併同檢討貨物稅等相關稅目。 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今天舉辦「解讀ESG重點趨勢–金融、投資與租稅」研討會,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財政部長莊翠雲、財政部賦稅署長宋秀玲等人出席,宋秀玲並在專題演講中,分享淨零趨勢下的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租稅治理。 宋秀玲表示,若企業違反環境保護、勞工、食品安全衛生相關法律且情節重大,政府可停止並追回企業的租稅優惠,同時,稅務誠信與透明化,也是企業社會責任重要的一環。 在環境面,她指出,歐盟針對進口產品端出「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台灣也有2050年淨零排放的國家政策目標;當前的大趨勢已從「減碳給租稅優惠」,走向「污染者付費」,所謂碳費、碳...


大陸工信部長金壯龍表示,工業是穩經濟大盤的壓艙石,將繼續釋放企業活力。(中國經濟網)

力穩工業經濟 陸工信部:持續釋放企業活力

2023/11/23

央視近日推出「經濟熱點部長談」系列報導,接連專訪發改委、商務部、人行等8名部級首長,4日推出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的訪談。金壯龍表示,工業是穩經濟大盤的壓艙石,今年前9個月工業經濟企穩回升,成績單來之不易,下一步將繼續釋放企業活力,有信心看到工業繼續保持回升向好的勢頭。 大陸今年前9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年減9%,但降幅比前8月收窄,且已連續7個月收窄,工業發展似逐漸好轉。不過,10月製造業PMI為49.5,意外跌落50榮枯線,重返緊縮區間,製造業景氣又見回落。 金壯龍表示,目前大陸製造業企業的信心和預期正在逐步增強,工業表現以新能源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勢頭為好,實現高速增長。此外,造船業三大指標持續全球領先,C919大型客機實現商業營運、進入產業化發展階段,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完成研發即將交付。另外,資訊通信業已成了優勢,技術領先、規模最大,5G基地台在國際...


歐盟經貿辦事處今(7)日與氣候變遷署共同向媒體說明歐盟CBAM機制及台灣因應作為。記者翁至威/攝影

氣候署:碳費抵 CBAM 細節 後續將與歐盟討論

2023/11/23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俗稱碳關稅)今年10月起試行,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今(7)日表示,國內所收碳費如何抵減歐盟CBAM,細節仍須再與歐盟討論。另CBAM申報細節繁瑣,令廠商相當頭痛,環境部與經濟部也將向歐盟反映業者實務所遇到的問題。 因應CBAM試行、2026年正式實施,歐盟經貿辦事處今日與氣候變遷署共同向媒體說明歐盟CBAM機制及台灣因應作為。 歐洲經貿辦事處經貿組組長楊藹羚表示,CBAM自今年10月1日起至2025年底為過渡期間,在歐盟的進口商必須在每季結束時提出CBAM商品的排放報告,但還不必支付任何費用。 且過渡期間申報資料不需要經過驗證,而是希望大家一起來學習,如何正確申報,直到2026年起,才會正式強制要求必須由外部獨立機構執行驗證工作。 楊藹羚表示,CBAM第一階段包含六大產業,包括水泥、鋼鐵、鋁、化肥、電力、氫等,未來不排除擴及其他產業,但...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政府因應產業景氣低迷推出多項措施 協助業者渡過難關

2023/11/23

全球受到疫情、俄烏戰爭、高通膨等因素影響,導致終端消費需求轉弱,國內產業也受到影響,行政院高度關心產業發展,鄭副院長於8月24日及9月14日兩度邀集國發會、金管會、財政部、經濟部等相關部會召開研商會議,針對業者所提出資金融通、電價等共通性需求,以及個別產業所需的產業輔導、補助、人才培育等建言,作出多項具體裁示,並責成各部會務必全力協助業者。 產業發展署表示,擴大協助產業措施,在資金融通方面,已參考業者意見將企業紓困之相關金融協助措施延長,銀行公會並已於11月6日發布新聞稿,延長措施包括企業貸款還本期限展延至113年底;國發基金管理委員會已於11月2日開會討論,決議通過投資台灣三大方案的貸款期間得由承貸銀行視申貸企業實際需要予以展延;另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亦於9月28日發布新聞表示,疫後振興專案貸款將持續受理申請至114年10月底止,並由信保基金提供高成數保證、最高利率為2.095...


工研院勇奪八項「R&D 100 Awards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並親赴美國領獎。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奪八項百大科研獎

2023/11/23

有研發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於16日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舉辦頒獎典禮。工研院勇奪八項大獎,超越麻省理工林肯實驗室、西門子醫療設備學院、NASA研究中心、陶氏化學、杜邦、3M等國際領導機構及大廠。在「淨零節能技術」、「生技醫藥領域」獲獎數量,雙雙創單一年度新高。台灣科研實力深厚紮實,才能在國際舞台大放光彩。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工研院八項大獎均展現創新的價值。獎項可分為兩大類,包括淨零節能及生醫科技。在淨零節能技術有五項,包括「VOC– 3R近全循環利用-PI膜綠色製程創新」實踐綠色產品循環生產理念,將工作溶劑自行回收純化再利用,將廢棄物資源化。「AI優化精準製造技術」提升工具機設備加工精度可達5微米,幫助廠商搶攻高階半導體領域等加工市場。 「高效雙模態原子層鍍膜系統」為全球首創雙模態原子層鍍膜,突破國外大廠專利屏障,滿足半導體3D高深寬...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石墨出口限令 專家:加速激勵企業研發擺脫中國

2023/11/22

中國將從12月1日起對特定「石墨」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專家表示,可能將激勵企業更快擺脫中國的供應,例如加速開發矽以取代石墨作為製造電池陽極的關鍵成分。 中國是全球最大石墨生產和出口國,且石墨是製造電動車電池的材料。10月20日,北京商務部宣布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自12月1日起,包含高純度、高強度、高密度的人造石墨材料及其製品與天然鱗片石墨及其製品(含球化石墨、膨脹石墨等),未經許可不得出口。 韓聯社報導,韓國政府10月23日隨即聯合產業部、韓國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等有關單位啟動「石墨供需應對工作組」,確保業界穩定獲得石墨供應,同時運用外交管道與中方緊密協商,確保石墨進口過程順利,另業界努力將進口來源地擴大至其他國家。 美國之音4日報導,總部位於加州的西拉納米技術公司(Sila Nanotechnologies)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別爾迪切夫斯基(Gene Ber...